查看原文
其他

小食单 | 去往更高的维度

全中南最青春、最洋气、最活泼的微信公众号

CENTRAL  SOUTH  UNIVERSITY

学林知世夜灯风物群聊热点


同平面的生活相比

书籍处在完全不同的空间

在逼近2018尾巴的当下

与其瞻前顾后

不如同小团子一道

去往那个更高的维度

从书籍中读读历史,再看看将来



长评

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

弗·司各特·菲茨杰拉德 著



Chapter1  “俗套的网文”


众所周知,经典往往不是为了成为经典而被写出来。如莎翁之《哈姆雷特》,曹翁之《雷雨》,深刻倒也深刻,但似乎贴上“后宫”、“虐心恋情”之类的标签也很恰当。


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被奉为经典,其实它的写法追网文的小女生们并不陌生:「面包男暗恋女神,逆袭十年豪气回归;你虽嫁作他人妻,我掷千金只为博你一笑」这分明就是美国版的“霸道总裁爱上我”诶!


一战后的美国发了大财,成了阔佬。从书中不难看出,在那时只要你会弯腰,随便就能捡到金子;所以可以想象菲茨杰拉德是如何贫困潦倒,才会走上作家这条绝路。这个住在乡下的破房子里的小伙子,几乎比发迹前的盖茨比还穷。他写书当然只有一个目的:「畅销,赚钱,迎娶白富美」 。成为经典,那是个什么东西?

 

老实说,人在困境与人的反抗——故事讲来讲去也不过如此。我的老师曾告诉我,区分经典和网文的方法是,经典会细致地写主角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屈,而网文则铺陈困难后的得意。这话如果没错,那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就是后者了。盖茨比就像“重生之王者归来”的男主,这部经典要是换上现代都市的背景场景,放在起点网估计阅读量不俗。



Chapter2  “爱上一截幻光”


在经历了许多次退稿后,我们的穷小子开始反思自己怎样才能被市场看中。他的结论是,不能简单刺激读者的感官,必须把美酒、豪宅和女人建构在一个动人的故事上。这个在文学上叫“人物即视感”,今天可以称之为“互联网思维”:我们卖的不是产品,是情怀。


他在原来的网文基础上,加入不少“言情元素”,总体而言就是单恋或曰苦恋。就算盖茨比较出轨的丈夫优秀太多,珍妮也和他不在一个宇宙了。这点“我”清楚,读者清楚,恐怕盖茨比也心知肚明。他追逐的大概是当年追逐那个女孩的自己。


让人唏嘘地,菲茨杰拉德追逐的也是幻光。初恋情人的父亲告诉他:「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」;内尔达答应他求婚的条件是:「除非你能让我过上习惯了的阔绰生活」。我们的作家先生是一个写出了“了不起”的人的人,可以想象他面对这种爱情是多么孤独。


大佬韩寒说过,人不是和人相恋,人是和人的印象相恋。那截自我想象璇旎而成的幻光,盖茨比追不到,菲茨杰拉德追到了,可见小说比现实温柔太多。



Chapter3  “写给时代的挽歌”

  

有人断言,每部经典都有一个痛苦的核。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不乏爱恨、生死这些母题,毕竟菲茨杰拉德在倒霉蛋层出的小说家界里也数一数二。但这不足以支撑它成为经典: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是赶上“好时代”了。


美国这段富得流油的日子被称作“爵士时代”(或者说“黄金时代”),人们生活在膨胀之中,未来的繁荣似乎脱手可得。人们疯狂填壑自己的欲望,尔后投身于更大的欲望——显而易见,这几乎完全投影于盖茨比的生活。菲茨杰拉德讲了一个悲剧,这个悲剧在更大的悲剧之中。有意或无意,菲茨杰拉德将盖茨比和那个时代联系了起来,成就了他的“了不起”。


几乎在书出版的同时,美国梦破碎,一个时代终结。关于它的挽歌性质,“前人之述备矣”;大都引用书末尾后来被刻在墓碑上的那句话:“我们奋力前行,小舟逆流而上,不断被浪潮推回到过去。”


我偏爱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红桃皇后说的话,也是献给今天这个变奏了的“爵士时代”:你必须不停地奔跑,才能留在原地。



Chapter4  “你足够真实,故事就不会散场”


因此,经典能否成为经典,我以为在于它有没有关怀真实。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对质的是一个繁荣、虚伪的社会,一个华丽、残忍的梦。书中参加盖茨比葬礼的包括他父亲就三个人,有一个是为了拿自己的帽子;这个人望着冷雨下的葬礼,说了句公道话:“我说,这家伙真他妈可怜。”


但是,盖茨比的故事谢幕,菲茨杰拉德的观众却不会离场。博尔赫斯有言,真实是到达永恒的唯一手段。从菲茨杰拉德到博尔赫斯,卡夫卡讲故事宛如疯子的呓语,海明威吝惜自己的墨水,乔伊斯干脆不用人话写作;但他们都写在真实之中。无论技巧如何,也无论个人际遇怎样,他们都不回避现实,无论现实对他们而言有多沉重。


在今天,书店还有卖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,它还感动着每一个读者。老菲茨杰拉德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,让它在当时得以畅销;他的另一个品质则让它成了经典:他有一个真实而清澈的灵魂。


即使哪天书不再重印,没有一个人记得它,也会有新的书被写出来。这些书和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故事不同,手法有异,但只要足够真实,它们就是同一本。菲茨杰拉德们永世长存,经典永远不缺观众。




短评


1


 《荒原狼》

 赫尔曼·黑塞 著


「荒原狼,是何许人?」

他是一类人,一类有自我意识而常常想太多,感觉与世界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神经质的人。我们年轻时的困惑是真实的,如不愿沦为市民阶层的荒原狼一样,对于人生的意义会产生怀疑,会陷入“心灵的圈套”,一不小心还可能走向毁灭,这是一本让我困惑,然而走出困惑后觉得十分感激的书,书中这只荒原狼最终在热爱的音乐中找回自我,我也在热爱的专业中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

2


 《我的造梦之路》

 今 敏 著



今 敏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共四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。《未麻的部屋》、《千年女优》、《东京教父》、《红辣椒》还有《妄想代理人》,其中的每一部我都至少看过五遍。如果今 敏还活着,今年他应该有五十五岁了,《造梦机械》也至少被我看过了五遍。


但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八年了。


大卫·林奇曾说胶片已死。但他也说,但电影没有。今 敏会试图将那些通过电脑产生的不同手法在同一个画面中共存。对他来说,那正像是不同人种、文化与信仰在同一个区域中和谐存在的表现。


他曾是那风景的一部分。如果他还活着,他所在的风景应该不至变得完全陌生。



3


 《万寿寺》

 王小波 著



王小波生前每每提及自己的小说,最为得意的就是《万寿寺》这一篇。小说里存在一个有趣的谜语:人怎样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。王小波设置的极端回答是:失去所有的记忆。现实中我们固然很难做到,但失忆即忘掉经历,所以也合情合理:在人生还没开始前人是有无限可能的。


接着,书中的主角,现实里的我们,很快发现过去的自己已经写好了现在的自己,而现在的自己也不难看见未来的自己。随着“经历的丰富”,我们的可能性被越拿越少,像小说末尾说的:长安城里的一切都已结束。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。这看来绝望的话却有一个积极的启示:我们不该随意填充自己的记忆,哪怕只能成为一种模样,也当有趣而自我;我们至少该在一切结束之前前往长安,哪怕只是一瞬地触摸,也不辜负自己曾经存在的无限可能。



4


 《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》 

 巴勃鲁·聂鲁达 著


这是来自智利的诗人,巴勃鲁·聂鲁达,所写下的关于性与爱的颂歌。本书共有二十一首诗歌,前二十首是处于热恋中的男女间不可阻挡的爱的火焰的圣歌,而最后一首绝望的歌,仿佛是失恋后,对于过去曾拥有的美好的怀念与“送葬”。


他不像一般的诗人单纯地吟咏所谓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爱情,他更深入地赞美了性。因为性,爱情才有了永恒的结晶;因为性,人类才得以繁衍;因为性,聂鲁达的颂歌才会更加接近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关系的本质。



“晚霞的火焰在你的眼里争斗。

树叶纷纷坠落你灵魂的水面。

你像蔓生植物紧缠我的两臂,

树叶收藏你缓慢平静的声音。

燃烧着我的渴望的惊愕的篝火。

缠绕着我的灵魂的甜美的蓝色风信子。

……”




5


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

 阿加莎·克里斯蒂 著



深夜,在由于暴风雪而被迫停靠在荒郊野岭的东方快车一包厢内,慈善家雷切特被发现身中十数刀,惨死在自己的卧铺上。现场没有指纹,道口深浅不一,车厢内其他乘客都成了犯罪嫌疑人……而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,死者雷切特邪恶的本质也渐渐被发掘出来:在慈善家的面孔下,他亦是儿童拐卖集团头目,然而在被捕后利用庞大的财力逃脱了法律制裁;相比之下,杀人凶手却似乎不那样十恶不赦.....  


与《福尔摩斯》等侦探小说不同的是,阿加莎笔下侦探所搜集的所有线索都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,但即便如此,结局仍旧捉摸不透;同时,破案的背后,邪恶与正义相互交融,人性的复杂被无限放大,而通过描述侦探的纠结,阿加莎也向读者提出了这个无解的题:若法律不能维持正义,到底如何才能抚慰受害者及其家人那千疮百孔心?




【福利说明】每期小食单都会选出一位读者(仅限中南校内学生或职工)免费赠书 哟!


【获奖条件及礼品】每期 评论点赞数最多 的同学,可以从这期小食单推荐的书中 任选一本 作为礼品~


【奖励公布及领取方式】我们将在每期小食单发布后5天确定获奖者,并通过微信联系,3天内未回复者将取消领奖资格并顺延至下一位。



—END—


文案 | 文学编辑部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编辑 | 吕鹤 

责编 | 宁成明


小食单 | 所见所闻皆是新鲜

小食单丨来领取最清凉的暑期“甜点”吧

小食单丨换季时节,勿忘好书相伴

小食单丨赴一场夏日与青春的交响

小食单 | 你的日常,远比看上去精彩。


为好书点赞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